工业设计(Industrial Design),简称ID。指以工学、美学、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。
1979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(ICSID)给工业设计作了如下定义: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,凭借训练、技术知识、经验、视觉及心理感受,而赋予产品材料、结构、构造、形态、色彩、表面加工、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。
那么工业设计就是产品外观设计、外壳设计吗?工业设计仅仅就是让产品看起来很好看吗?当然不是的,工业设计起源于工业革命,是在社会生产大分工的产物,从手工业到流水线的转变,就需要有生产标准,比如,一家做绞肉机的食品加工设备生产企业,最大的需求是标准化——企业车间里没有一张生产图纸,产品的生产标准要靠老师傅传递给新徒弟,标准和误差范围不在图纸上,而掌握在工人手里,导致产品“远看轮廓都一样,近看却没有细节”。虽然这样的企业在今天还很普遍,但这种生产方式却是工业革命以前的小作坊的做法,我国有工业,但是没有彻底完成工业化,除了产品本身,还需要工业设计对其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。
再比如,一家直流力矩电机制造企业,最大的设计需求是实现更复杂条件下的仿真分析——这家企业已经可以对电机产品电磁性能等指标进行仿真分析,但是产品如果要用在水下、井下、太空等复杂条件下,企业就力不从心了。在国外,工业设计师经常用的title里,除了Designer以外,最常用的是什么吗?是Problem Solver (解决问题的人)。因为工业设计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。如何根据人们的需要,在有限的时间内,找到相对最合理的解决方案,是对工业设计师的最大要求。在此期间,你要分析你是在为谁设计(WHO),你在设计什么(WHAT),你为什么要这么设计(WHY),以及你的设计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(HOW)。因此,分析并且解决问题才是工业设计的关键。
由此可见,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外观设计、外壳设计、结构设计、界面设计,而是从想法、创意、作品到产品的过程,一套漂亮的外壳只是结果,其中的过程涉及到技术、文化、经济等很多因素。工业就意味着要适合大批量生产,外观漂亮、结构合理的前提都是适应大批量现代的生产线生产制造,这才是工业设计的精髓。